欧阳修简介

欧阳修(1007年8月6日 -1072年9月8日),字永叔,号醉翁,晚号六一居士,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(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)人,景德四年(1007年)出生于绵州(今四川省绵阳市),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。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(1030年)以进士及第,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三朝,官至翰林学士、枢密副使、参知政事。死后累赠太师、楚国公,谥号“文忠”,故世称欧阳文忠公。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,与韩愈、柳宗元、苏轼、苏洵、苏辙、王安石、曾巩合称“唐宋八大家”,并与韩愈、柳宗元、苏轼被后人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,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。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,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。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,也对诗风、词风进行了革新。在史学方面,也有较高成就,他曾主修《新唐书》,并独撰《新五代史》。有《欧阳文忠公集》传世。
timeline title 欧阳修人生轨迹(1007-1072) section 早年经历 1007 : 生于绵州(今四川绵阳),父欧阳观任绵州推官 1010 : 父逝,随母郑氏投奔叔父欧阳晔,母"画荻教子" 1023 : 以"神童"通过州试,但科举连败两次 section 仕途起伏 1030 : 进士及第,任西京留守推官(与梅尧臣、尹洙结交) 1043 : 参与"庆历新政",任知谏院 1045 : 新政失败,被贬滁州太守(作《醉翁亭记》) 1054 : 回朝主修《新唐书》 1060 : 拜枢密副使(军事副长官) 1061 : 升任参知政事(副宰相) 1067 : 被诬"帷薄不修"罢官,外放亳州 section 文学成就 1036 : 因支持范仲淹被贬,写《与高司谏书》 1046 : 在滁州完成《醉翁亭记》《丰乐亭记》 1057 : 主持科举,录取苏轼、苏辙等,推动古文运动 1061 : 编成《集古录》(中国首部金石学专著) section 晚年 1071 : 退隐颍州(今安徽阜阳) 1072 : 卒于颍州,谥号"文忠"